第二步. 反思与成长记录
道德情感,是一种心理体验。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,对现实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价值判断,由此判断而产生爱与恨、好与恶、喜与悲等等的心理体验。反思与成长记录,是学生每日三大步的第二步。在《成长册》中,学生需要每天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,记录的基本要求是“只记进步不记忏悔,只记快乐不记烦恼,因为进步与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,给我自信助我前行”。这种要求,促使学生反省和自励。
通过实践研究,我们发现,成长记录已经成为导师育人的重要载体。成长记录不但可以使学生自我反思,由于导师的“批阅”,更增加了师生交流和导师关爱的机会,成为了导师多元评价和正向引导平台。根据学校的实践研究,我们提出了“主题式成长记录”,以规划的主题或者校本的主题,去引导学校、班级和宿舍的文化导向。
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,使用《成长册》作为载体。常态化的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,形成师生生活的一部分。导师的交流、引导和关爱,成为学生道德情感反思的重要参考,产生了一定的评价功能。在导师的引导下,《成长册》成为学生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训练的主阵地。
如果把集体朗读励志信,说成是“道德认知的强化”,那么“反思与成长记录”这一步,就是“道德价值观的调整、定位和加固”。学生励志体系之“反思与成长记录”,通过导师有导向的交流和评价,形成学生个性化的“道德标准”。
第三步.行动与自我评价
道德行为,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、道德动机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,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。
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的第三步,是“行动与自我评价”。要求学生从克服坏习惯、树立好习惯开始,天天有所行动;要求学生能在每单元的励志和德育主题下,天天有所进步。
采用的办法是“富兰克林式”的自我评价。学生对自己的行动,每天给自己打分,认为极好记4分,很好记3分,好记2分,差记1分。常态化的“行动与自我评价”,是学生很好的修养过程,无疑是一次“道德长跑”。
这样,我们就构建了一个易于操作的、以班级为单位、以学生励志为特色的“德育模型”。励志教育一个学段为一学年,一个学段安排八个主题。初中安排三个学段、高中安排三个学段,六个学段涵盖和深化“训练”了所有的德育主题。